8 月 4 日,吉利旗下新能源品牌幾何汽車官宣,正式與華為合作,官宣圖中的 "Powered by HarmonyOS" 似乎暗示著,合作車型或將搭載華為鴻蒙 HarmonyOS 智能座艙。
但現實始終是骨感的,2020 年,吉利新能源車的銷量為 6.8 萬輛,僅占整體銷量的約 5%,與 90% 的目標值相去甚遠。
這背后的原因,離不開幾大新能源子品牌銷量不盡如人意的表現,例如有吉利和沃爾沃共同 " 撐腰 " 的極星汽車,高調推出售價超 100 萬元的極星 1 系列后,實際銷量卻極為慘淡。
數據顯示,2021 年全年,極星的累計銷量僅為 2.9 萬輛,另一邊的蔚小理年銷量均超過 9 萬輛。
幾何汽車上演的劇情與極星類似,但表現稍好一些。在宣傳幾何時,吉利喊出了類似 " 東半球最好純電動車 " 的口號,然而先后推出的幾何 A 和幾何 C,在產品方面均沒有明顯的競爭力。
來看看具體數據,據媒體報道,2020 年幾何的累計銷量僅為約 1 萬輛,2021 年增至 5 萬輛左右。
進入 2022 年后,因推出了多款主打下沉市場的車型,例如幾何 EX3、幾何 E 的售價均在 10 萬元左右,幾何的銷量得到顯著提高,1-4 月,幾何累計銷量達到 3.3 萬輛,6 月的銷量更是超過了 1.2 萬輛。
或許正是看到了幾何有一定后勁,吉利又拉來了華為這個車企好友為其助力。
當然,新勢力車企們車越賣越多,廣汽埃安等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品牌銷量不斷走高的外部刺激因素大概率也是促成二者合作的關鍵。
因此吉利又打響了國內車企跨界造手機的 " 第一槍 ",并于 7 月正式收購手機廠商魅族,在外界普遍看來,吉利造手機更多是為了完善汽車生態,收購魅族也是想加快生態的落地速度、改善被外界詬病的車機卡頓問題。
如今被傳將直接在幾何上搭載鴻蒙智能座艙,或許可視為吉利嘗試改善軟件服務能力的 PlanB。
從與華為深度合作的其他車企情況來看," 牽手 " 華為并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華為與小康合作的首款車 SF5 年銷量不及蔚小理單月銷量,問界 M5 和 M7 尚處于新品熱度紅利期,后期能否繼續保持高銷量還很難說。
從小康股份、北汽極狐到吉利幾何,可以看到,選擇與華為深度合作(即直接搭載鴻蒙系統或選擇華為智選車模式)的車企 / 品牌,基本均屬于已經被邊緣化、或者未能成功出圈的品牌,沒有足夠基礎用戶作支撐,雙方短時間內可能很難互相成就。
但長期來看," 家大業大 " 的吉利為自己增加盟友、嘗試新的合作模式,或許可為未來轉型和調整策略帶來更多可能性。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鮑星娃
編輯 / 曾憲天